• 乡村旅游规划
  • 24小时咨询电话:400-0802-918
  • 专家热线:177 1020 2890
  • 电话:010-52879569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网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只在此山中,茶香云深处

2022-09-23  来源:  作者:

我们穿行这片洋溢着普洱茶香的高山峡谷之间,想要走遍它的每一个角落,想要抚摸它的每一棵古茶树,想要再一次聆听那悠悠的马铃声响......


01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那嘚嘚的马蹄,穿越旷远绵渺的时空,仿佛依然回荡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间,那高山上的每一棵古茶树上的每一片茶叶,在云雾弥漫间滴翠,马帮汉子们遥相呼应的吆喝声,他们伴着马儿沿着古道向远方缓缓前行的身影,千百年来已随着历史的烟尘逐渐消隐。


然而,由此而发轫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马帮文化、商贸沟通,联结汉藏、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往来,却由此刻下了深深的足迹,烙印在每一片普洱茶叶上,烙印在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里, 烙印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里。


西双版纳州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是普洱茶文化的源头,沧江两岸,新老六大茶山大部分都在版纳州的范围内,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布朗、南糯、勐宋等等,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辉煌了历史,照射了未来。




从1799年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志草木第十一·普茶)记载的“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


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的盛况,和1826年,阮福的《普洱茶记》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来看,无论怎样来赞誉普洱茶都不为过。

北京创行合一乡村振兴
,赞16

世事浮沉,白云苍狗。曾经的光芒,往日的辉煌,消散在了风尘仆仆的岁月里


横断山脉上的滇藏高原海拔一步步抬升,大有直插云天之势。


站在古六大茶山上举目四望,茶马古道上昔日历史烟尘里的马帮身影,在我们手中普洱茶的香味里,逐渐氤氲开了......


02

莫道江湖风浪阔,此中涓滴是源头




7月12日,我们头顶着流泻在高原的热烈阳光,开启了普洱古茶山问茶之旅:走进易武。


我们选择易武为首站,是因为在古六大茶山里面,易武茶山被誉为“众山之首”,有着“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的荣耀。


清晨醒来,看着眼前的现代化的一幢幢居民小楼,无法把眼前的一切与昔日辉煌的易武古镇联系起来!


在我看来,我认为以易武作为普洱茶的“众山之首”,太过神圣,是不想轻易踏入的。这座“众山”之首应该是具体怎样的,在我内心里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影子,但肯定不是眼前这样的平谈无奇。他没有了往日的格局,也缺乏现代化小城镇的规划。


不行,得重新找一个开头,寻找那个触动内心的易武的魂,以便让自己的整个问茶之旅快速地昂头奋进。


我换上跑步的衣服,在大街小巷里慢跑起来,去寻找那个开始——茶马古道的起点。


只有茶马古道,才是易武的魂,才是普洱茶的摇篮,而且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我跑过了大街上的水泥路面,转身跑上了一个长长的斜坡,小镇是沿山谷及两边的坡地自然形成,整个古镇的格局像个马鞍似地“骑”在一座山梁上。




由于街道顺坡而建,听当地文化站站长介绍,以前的古街道都是青石板路,由于老百姓需要造房子,石板路不便于现代车辆装载运输,于是都拆除了改为了水泥马路,街道两旁的住宅或盖在高台阶上,或建在台阶下侧,两侧的剩余的几间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侧映在众多的现代化钢筋水泥小楼房里,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倔强的存在。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 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




我慢跑在易武古街上,眼前闪现出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商号:车顺号、同兴号、同庆号、福元昌号......


那些庙宇建筑、石碑、石雕、和石洞壁诗等,清光绪皇帝钦赐给车顺号的“瑞贡天朝”大匾,更是是普洱茶历史上最高荣誉的见证。


看着简朴却又那么凝重,反而给我博大的气象,深情地诉说着一个远去的茶马古道文明。


易武的茶马古道滇藏线的起点,在古镇的一个高台之上,四周是历经百年风雨的高大古榕树,遮天蔽日,地面的石块铺就的平台,蹄印斑斑点点,六匹骏马,代表着古六大茶山,他们在马帮的牵引下,驮着茶叶和其他物资从这里走向天朝,走向世界。


有人说这是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而碰撞出来的耀眼的光芒。




商业的繁盛,马帮络绎不绝,在天朝上国皇权的加持下,以一种宏大 文明的命运,形成了当时的国家力量和意志,并由此走向了世界。


03

 版纳问茶之倚邦茶山:

 香飘四海外,味酽紫禁城




据说倚邦曼松茶有着独特的“茶人现象”:倚邦曼松茶在开水的冲泡下,茶的毛尖、蕊茶,在开水里面是尖在上,柄朝下直立着,而且茶汤质厚味美,甘香可口,这种与其他茶迥然相异的茶性,让倚邦曼松茶蜚声海内外,可惜我们这次无缘得见。


这种茶,经过蒸压成型,在茶山由马帮从茶马古道上行走十天半月的时间驮运到总茶店,经过途中空气中的水分滋润,以及行走时马背的热量催发等作用,茶叶便在马背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发酵过程,使马背上的茶叶,由生茶变成了轻度的熟茶,喝起来茶味更加具有特色感,这就是当时闻名四海的“马背上的发酵茶”,并通过当时从茶马古道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曼松茶还有着“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和“消食化痰,消胃生津”的作用,对于好肉多油、琼浆玉液的皇室家族来说,曼松茶就是上品之选了。


因此,曼松茶备受京师和大观园的青睐,被钦定为贡茶。形成了当时的“吃曼松,看倚邦”流行风潮。


从明朝隆庆四年至清朝光绪末年的300多年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协助倚邦土千总办贡茶,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在易武茶山“一览众山”之前,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盟主”。


我们站在倚邦茶马古道官道的起始点,想象着曾经的辉煌:六大茶山的最高管理者便是倚邦土千总曹当斋,带领倚邦人兴建了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等,吸引了各地的商旅羁客常驻倚邦,修建了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当斋千总的府邸大门对着正街,正街约500公尺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状,街两旁全是商铺和住家。


曹千总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绍过当时的倚邦茶山盛况,据他估算,倚帮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回望倚邦茶山的兴衰历程,依稀能辨认的石板路两旁的古建筑遗迹、那被来往马蹄踩踏的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历经风雨,却也躲不开浩阔的历史大潮:十九世纪末开始,大清王朝逐渐衰落,滇西战乱,西双版纳的土地“两乌”又被法国人割占。


1942年已经十分羸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


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


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六大茶山开始衰落,倚邦随之而衰,战火人祸,这,便是一切文明难以摆脱的悲剧。




我们把文明看得那么神圣而隆重,是因为它与周边的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和谐相融。


倚邦的魅力,在于茶香?

在于历史?

在于茶农?

在于茶商?

还是在于皇室加持?


我觉得,倚邦的魅力首先在于因茶而兴的人们的生活,它是上天赐给倚邦人独特的厚爱,倚邦人由此走上美好,走向丰富,倚邦茶,是天上人间的渡桥,是连接与外面世界的纽带。




文明,在暴力面前不堪一击,但,就像韶音,也总归还有余绪,今天的世界发展了几千年,文明也都没断绝,就是凭着那不绝如缕的文明余绪接续发展起来的。

北京创行合一乡村振兴
,赞15

倚邦文明,就是倚邦茶农的茶香,就是他们的采茶生活,就是他们制茶时的人间烟火气。


04

版纳问茶之革登茶山:

革登山孔明种茶,茶王树笑傲天下




据《思茅厅志》和《普洱志》记载:“其治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树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于此。” 革登茶山有一棵人认为这棵茶王树是孔明所种,所以每年春茶开摘前,几个茶山的茶农都要来拜茶王树祭孔明。


茶王树有多高?当地随行的朋友告诉我们,每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茶王树的影子就能投射到对面的孔明山上。我们这次到达茶王树的地方,只看到一个巨大的坑,茶王树早在民国初年即已枯死。


山是树非,如今茶王树不在了,但茶王树的根部生发出了许多的小茶树,它们都是茶王树的后代,密密麻麻,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然的景象。


革登茶山在道光年以前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往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嶍崆山,往西接到莽枝的牛滚塘,革登山的人曾经的辉煌可以想见。




文明的延续接力在历史长河里难乎其难,而文明被毁坏则易如反掌,革登的兴衰,在这里就是又一个明证,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清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少数民族械斗波及到革登茶山,革登茶山成千上万亩古茶园被焚毁,目前古茶树所剩无几,革登和倚邦同样毁于战乱烽火,而同样的,在鼎盛时期,他们都拥有极其相似的辉煌而震撼的历史。



05

传说动人,历史动心


接下来,我们渐次又走过了莽枝茶山,攸乐茶山和蛮砖茶山。


我们的足迹在这莽莽群山中上上下下,来来往往,所到之处,目力所及,皆是盎然的绿意,和浓浓的茶香,以及随处可闻可见的诸葛孔明的遗传。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由来,我们从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载看到:“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当地茶农百姓为了纪念诸葛亮为茶叶做出的贡献,尊奉诸葛亮为茶祖。


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诸葛亮生日的那一天,民众都会举行茶祖会来祭拜诸葛亮,并祈祷茶叶丰收天下太平。


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一代一代的传颂着。


诸葛亮当年登过的山叫孔明山,洗战马的河叫洗马河,扎营处建有诸葛营,营地中建有武侯祠,塑有诸葛亮和琴童、武将的雕像。


在我们与当地村民共进晚餐的过程中,酒酣耳热之际,他们现场山歌助兴,无不表达出来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


兴高采烈的神情,建立在富足丰饶的生活上,传说尽管是传说,但它已经积极地融入了当地老百姓和茶农的生活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的认知里,诸葛孔明,给他们的先人指明了生活的道路,然后又流传到了他们的手里。

北京创行合一乡村振兴
,赞3

茶农生活的每一步,仿佛都是牵动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大问题:走过灾难和流浪,他们的身影在如今的安居乐业的人群里,翩翩起舞,在每一家餐桌旁,在每一个山头上,在每一棵茶树下,都能隐隐听到他们从饱含希望的眼神里流出来的歌声:


百年的大树又吐了新芽

千年的古寨焕发了荣光

感恩的山歌一唱几箩筐

奋斗的日子越过越亮堂

兄弟姐妹齐心勇拓荒



0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结束了古六大茶山之行,感受到了普洱茶丰富而各具特色的美,厚重的历史人文,茶汤浓郁酽香,每一座山头,都驰名中外,香闻世界。


走过千百年历史的古六大茶山,在今天看来仿佛有一种不张声势的苍凉感,也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神秘感,反倒多了一种炊烟袅袅的世俗感,不神秘却自带苍凉,略世俗,却更有一种气韵轩昂,昔日战火硝烟里的悲情漫漫,如今承平时代的淡定自然,曾经的大富大贵也被大灾大祸所碾压,,到如今,却也有一种空灵的诗意。


我们对走过来的每一步,我们触摸的每一株古茶树,每一片茶叶,都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我们走过的茶马古道,那是我们普洱茶文明的经络系统,曾经,这套经络系统连接了山里与山外,连接了西南与中原,连接了中国与世界。


普洱茶欲极目千里,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楼。


目前的普洱茶山,普洱茶产区存在着各自为政、群雄争霸的局面,缺乏一种凝聚的合力。


曾经的辉煌, 需要重现,需要增添光彩,那么就需要新一代人的智慧和胆魄,建立起复兴普洱茶产业的茶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整套机制和体系,然则普洱茶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创建,就因运而生。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和世界各国商贸交流交往的见证。


它见证了茶山的繁荣富足,和贡茶之冠的辉煌。深度挖掘、宣传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深度统合普洱茶品牌发展,对云南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茶和丝绸、瓷器是中国的特产和文化符号,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茶文化作为核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创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认识。

北京创行合一乡村振兴
,赞51

建设普洱茶国家文化公园,有助于普洱茶各大茶山和各大产区能凝聚共识,团结一心,将普洱茶品牌文化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和市场竞争力,更有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云山深处的普洱茶香,此刻更需要飘香世界。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美丽乡村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

 

农庄规划

,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