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旅游规划
  • 24小时咨询电话:400-0802-918
  • 专家热线:177 1020 2890
  • 电话:010-52879569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网 首页 > 农旅手把手 > 正文

全域旅游的认知误区--创行合一旅游规划

2017/2/22 16:43:49  来源:北京创行合一旅游规划院


  最近,在旅游圈上看到北京学会副会长张辉的文章《旅游现象认知的理论误区之一:全域旅游》,里面详尽地把全域旅游的这个大概念论述了一下。


  刚开始接触这个词,第一感觉便是国家在旅游上的一个大手笔,准备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实现全域化,具体讲起来的话只是无言了。读了这篇文章,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涵义。


  全域旅游提出之后,尽管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不同会议上强调,全域旅游要防止6个认识误区,但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学术界定,旅游界不同的学者出于不同的角度,对全域旅游给予了诸多不准确的解释,将全域旅游解释为全要素、全产业、全人员、全季节、全空间、全过程、全部门、全规划等等,有些解释不仅在旅游学界立不住脚,在实践上也不可行。


全球旅游规划中心院

  

  如果按照这些解释来推进我国的全域旅游,将使我国全域旅游发展进入一个理论误区和实践陷阱。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解释呢?


  学者通过解释,归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的认知领域,反映出自己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官员通过这个概念寻找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和工作抓手,提升旅游管理的政府绩效;业界经营者可以通过这个概念的流行,寻找出自己企业的商机,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此,全域旅游之所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不在于全社会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论认同,而是人们看到了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利益。




  如何正确认识全域旅游呢?


  我们认知全域旅游,必须将全域旅游问题放在一个大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放在我国旅游发展转型的环境下来认识,更能认知全域旅游提出的合理性。其中有两个认识的内在逻辑,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一个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按照工业化这条主线来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工业化发展之路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得益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因此,工业化之路是不可置疑的。


  然而,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视角来分析,工业化之路并不是百害无一利的,这主要表现为:

  

一是工业化剥夺了农业劳动力,大量农业人口快速流向城市,使我国多数农村成为空心村、空心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力;

  

二是工业化在促进沿海经济和平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区域的适应性问题,也使得山区经济、内陆经济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地区二元结构的形成。工业化可以做强平原经济和沿海经济,但难以做强山区经济,工业化可以做强城市经济,却难以做强乡村经济。


  乡村经济——全域旅游


  对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不适宜大规模集约化工业发展的山区,我们可以通过旅游化的发展方式,不必通过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来解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相对于平原地区,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旅游,山区的丰富山地景观和旅游资源,与平原地区却形成了比较优势;对于那些乡村资源丰富又有大的城市作为依托的乡村来说,旅游化是不是也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方式呢?


  通过旅游化发展,山区经济可以通过不成为沿海地区经济飞地的形式,获得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旅游化发展,乡村的农民可以不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而通过乡村旅游经营,获得资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劳动性工资收入;通过旅游化发展,使我国的农村保持固有的农村风貌,促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成;通过旅游化发展,使我国的农业通过旅游提升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壮大农业生产的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问题,工业化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旅游化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发展方式。


  工业化使我们上了楼,走进了城市,走向了平原、走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化使我们下了楼,走进了乡村,走向山区、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上楼”与“下楼”、“进城”与“出城”的生活方式是由工业化和旅游化生产方式决定的。


  这样阐释全域旅游,是不是更好理解呢?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一站式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院,专业从事美丽乡村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

 

农庄规划

,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十年磨一剑"经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