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怎么搭上新型城镇化快车?

解读新型城镇化
解读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伴随着人口的集聚,会带来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即就业多样化,不再仅限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第一产业比率。[详细]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含为中心。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文脉,要突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如若只是大量造城运动只会造成千城一面的结果。[详细]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城镇化的发展要由扩张性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详细]
旅游城镇化对接

  旅游直接面对生活,是城镇生活品质提升的最重要内容,且能带动区域综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思维天然融洽。

  没有特色的城镇就没有个性,也不会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下每个城镇都应在塑造特色上大做文章,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城镇之美,美在生态;城镇之胜,胜在人文。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土,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倡导下,新型城镇化应尊重生态,突出自然之美。传统的民族本土文化积淀是城镇的灵魂与精神,在新型城镇化下需要注重文化底蕴的合理保护和开发,以及现代人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找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凝练城镇的旅游文化主题,重视重要文化街区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的建设,通过旅游使城镇的特色得以升华。[详细]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第一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就是空心的,国内有些以地产项目堆积起来的新城镇就成了空城、鬼城。大旅游时代使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等特征愈加明显,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并能与其他产业或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衔接,打破各自为战的状态,构建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产业集群,为人口与要素集聚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推动区域综合发展。以旅游为主导,整合农业、商业、文化、运动、会议、康疗、养老等相关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旅游休闲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详细]

新宠小城镇

小城镇开发诉求
  • 政府诉求

      合理的小城镇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加快当地的城镇化进程。只有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才能保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不少小城镇在开发建设上找不到合理的产业支撑,最终出现财政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负债繁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详细]

  • 居民诉求

      居民希望居住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但其最关注的是小城镇建设后会不会有新的业态为其提供就业。而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分散居住在自然村落,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投资大、见效难,即使物质生活达到"小康",精神生活也难以同步跟上。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详细]

  • 投资商诉求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的投资商涌入进行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投资商在经历了大中城市的资产增值后,已经逐步将投资主战场转移到了中小城镇,一方面中小城镇凭借优良的旅游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人群涌入度假休闲;另一方面中小城镇本地居民的购买消费力不断增强,要求许多设施与大中城市的近似配套。[详细]

小城镇建设意义
  • 有利于促进小城镇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日益增强,旅游小城镇建设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进一步开拓和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在新型城镇化下小城镇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不仅便利于当地居民,也可以充分为旅游服务。小城镇需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游客接待能力,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详细]

  • 有利于创新小城镇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促进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集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协调、充满活力的城镇体系,能够促进旅游小城镇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和行政手段搞城镇建设的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同时其形成的特色化小城镇发展模式对于其他地方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详细]

  •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积极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可扩大小城镇的投资需求并吸引大量民间投资,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可带动小城镇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可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为农村群众增加收入。[详细]

小城镇旅游建设案例
各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定位
  • 政府——引导者
  • 投资商——运营者
  • 居民——受益者
(1)做好规划科学引导
  一个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规划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高起点一步到位。旅游小城镇的规划,除了基础的城镇要素外,还需要大量的考虑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传统的城镇规划缺乏针对性。规划这张蓝图布局好功能分区、定位好旅游产业、配套好基础设施,科学的引导旅游小城镇的发展。
(2)多渠道筹措旅游小城镇建设资金
  政府通过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扩大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投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3)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小城镇的水、电、路、燃料、通讯、网络,还包括环卫设施、旅游者必需的厕所、接待中心等等,都成为了制约旅游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硬件设施不足的同时,旅游服务水平等软件差距更大,旅游服务质量跟不上广大游客和旅游市场的需求。政府要统筹各方来提升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并且为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逐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详细]
  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少了各种条款限制,各类投资商可以大展拳脚,不必畏手畏脚。投资大城市的开发建设是锦上添花,而对小城镇的投资则是雪中送炭,也顺应了新形势下的时代发展。
(1)围绕旅游的多元投资
  对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投资商可围绕旅游进行多元投资,逐步推进项目进程,丰富旅游小城镇的业态,炒熟旅游小城镇的名气。
(2)多家坐庄,多家参与
  "多家主体运营商/开发商+多家次级运营商/开发商"相结合的投资结构,主体投资商/开发商,负责核心项目的投资,甚至部分分担政府职能的建设任务,承担"旅游小城镇总体运营领头羊"角色;次级运营商/开发商的参与是重点,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发,由此减少资金投入过重的压力。[详细]
(1)就地市民化
  由于游客聚集形成了休闲消费聚集,促使小城镇农民实现从纯农业从业者转化为服务人员、加工人员或者是农业兼服务业、农业兼加工业人员等多重产业身份的转型,收益能力提升。同时旅游小城镇配套设施的完善,也使当地居民就地享受各种公共服务,居住也更舒适便利。
(2)比城市更好的生态环境
  相对大城市的压迫拥堵,小城镇显得悠闲自在。小城镇的空气如此清新,且其发育的土壤在大自然中,更接地气,旅游小城镇的居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下安居乐业,还能拥有市民待遇。[详细]
小城镇用活优惠政策

  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各级政府都分别从城镇规划建设、旅游发展、项目贴息等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补助、公共项目建设、经营项目贴息、城镇形象宣传、旅游市场营销等。

  二是抓住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其实逃脱不了房地产和旅游的范畴,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关注国家对于房地产以及旅游行业的相关政策动态。其次每个省市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并施以一定的权限的政策,关注省市关于旅游小城镇的实施举措和优惠政策有助于项目的有利开发。最后区县的方针政策也是关注的因素,有利于土地指标的倾向和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