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发展

婺源县域乡村旅游发展四步曲

第二曲 小桥流水与人家

第二阶段 江湾时代,古村游时代(2000-2007年)

    确定"中国最美的乡村"形象,借助江泽民考察江湾事件,成功推出江湾景区,以江湾为龙头,打造系列古村游景点。组建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分散的旅游点成功串联开发。

1、政府决策,准确定位
    2000年婺源县委、县政府作出"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成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及10个景区的规划。
    2001年婺源县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县、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发展生态经济,壮大三大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文化与生态旅游业),优先发展文化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即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准确定位婺源的旅游形象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以乡村旅游为主打品牌,发展"绿色婺源"。
2、抓住机遇,趁势而上
    2001年5月30日,江总书记亲临江湾视察。婺源紧抓江泽民视察机遇,趁势而上,成功开发江湾景区,迅速扩大婺源旅游知名度。
    开发出了江湾汪口、晓起、李坑、鸳鸯湖、文公山、大鄣山、灵岩洞、彩虹桥、思溪延村、理坑等20多个景点,其中江湾景区和大鄣山卧龙谷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了东线"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2001年,婺源县创评成为全国首批3A级景区,赢得婺源县旅游业的第一块金字招牌。
    自此,婺源旅游初级产品形成,实现了旅游的第一次转变。江湾时代到来!
3、放手民营,多元投入
    针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景多面广,政府缺乏财力开发建设的现状,确立了坚持放手民营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大开绿灯,使民营企业撑起了婺源旅游产业的一片天空(比如2003年起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团成为第一个参与婺源旅游景点开发的民营集团),到2006年,婺源旅游基本完成了由市场自发经营向"放手民营、政府引导"的转变,实现了游客数量和旅游经济收入的跨步提升,年接待游客突破28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4800多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亿元。
4、组建集团,规范发展
    2007年开始,婺源按照"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思路,整合全县景区(点)资源,组建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县委县政府政府倡导下,各企业自愿组合创建的旅游股份制公司实体,国有股占27%,其余均为民营股份。集团的组建,极大地增强了婺源乡村旅游的综合实力和总体竞争力,避免了粗放式分散经营带来的景区点小弱散、特色不明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探索出了"公司+乡村+村民"的发展模式,有效兼顾了开发商、景区内农民、各级政府等各方相关者的利益,促进了婺源乡村旅游多方共赢、和谐发展。组建旅游集团后,旅游门票收入实现翻番。
    此外,婺源县又按照"一村一幅画、一湾一道景"的目标.大力实施"花开百村"工程。广泛种植带花果木和观赏植物.打造乡村旅游新景观、新热点。全县完成冬种油菜播种面积7.46万亩,132个自然村、13个重点景区栽植花果苗木13万余株,塑造了全县大景区形象,为下一个阶段的火热埋下伏笔。
    这一年,规范发展的硕果颇丰,婺源成为全国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并通过成功举办"2007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各项活动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被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中国旅游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