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发展

县域旅游概念

一、县域旅游概述

(一)四问县域旅游

1、什么是县域旅游?

    县域旅游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域空间,依托县域旅游资源赋存优势,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旅游休闲生活体验为吸引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形态。
    县域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2016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262个创建单位包括1个省、1个兵团、3个景区(林区)、5个自治州、32个地级市,42个城市分区(从区划范围上大部分类似于县),剩下的178个为县或县级市,可以说,国家首批创建的全域旅游示范区80%以上都发展县域旅游。
    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262家)
    链接: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201602/t20160205_759900.shtml
    县域旅游特征黟蕴
    全时空,无论淡旺季、白天还是夜晚,都能够提供能够满足体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全要素,全面挖掘自然、人文、社会资源。
    全行业,目的地的工业、商业、房地产、手工业等产业都要打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全过程,从游客进入开始,一直到离开,应能够提供旅游体验。
    全方位,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厕"以及"文、商、养、学、闲、情、奇"各种需求。
    全社会,当地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旅游中并获得各自收益。
    全部门,当地各大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中。
    全游客,游客即居民、居民即游客。

2、为什么要发展县域旅游?

    旅游资源在县域,旅游设施在县域,旅游服务在县域,旅游动力在县域,旅游改革在县域,旅游活力在县域,旅游前景在县域。县域旅游对促进对外交流、提升区域形象、改善产业结构、增强县域活力、带动农民致富、平衡区域差异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我国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主要是在县域,未来县域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第二,发展县域旅游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县域旅游充满了活力,极具发展潜力,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县域旅游是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让百姓更多获益,分享发展旅游成果将是县域旅游发展方向之一
    第四,县域旅游对于文化传承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使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割裂,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县域旅游打破了这种限制,将一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3、全国两千多个县都要发展旅游吗?

    全国2860个县是不是都要发展旅游?从三十年以前,中国旅游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的普遍认识是不可能,因为旅游毕竟不是工业,不是农业,不是商业,不可能全国2000多个县都发展旅游。但是现在形势变了,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形成的基本概念是全国每一个县都可以发展旅游。原来是否定的认识,现在是肯定的认识,一是需求起来了,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化,尤其是这几年以来休闲需求的普遍化,使很多原来进入不了市场的,我们认为不是资源的进入了市场,原来认为不可能成为产品的,现在也变成了产品,所以现在每个县都有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县域旅游需要实事求是,精准定位,量体裁衣,多元发展。
    县域旅游助力县域发展的三大路径
    旅游兴县,针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及服务业比较落后的贫困县,可以以旅游为突破口,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比如陕西眉县,提出"山水眉县、创意田园"的旅游发展口号,以"一山一水"(太白山、渭河)为核心,以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为重要节点,构建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业态齐全的县域旅游大形象。比如福建省泰宁县,连续17年坚持"旅游兴县"发展思路,开启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旅游富县,传统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县,如山水风光好、文化特色显著等,通过旅游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富民。旅游业经济收入占GDP占比重较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如黄山周边的黟县、歙县,梵净山周边的江口县等。
    旅游活县,主要指通过旅游产生一种活力,旅游是催化剂,助力其他产业锦上添花,使整个县域经济活起来。主要针对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县域,通过加强对旅游业的重视,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与旅游的的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例如江苏常熟市提出"旅游活县"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商贸等产业的高度融合,以产业融合来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产业融合。

4、发展县域旅游需要什么样的理念?

(1)开文明之先
    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开放运营,开明治理。开一代风气之先,这是旅游的特殊功能,就是要通过旅游的发展,使整个县域经济能够有突破,起到一个龙头、率先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一系列文明的发展:一是山水风光,二是民间风情,三是地产风物,四是综合风貌,这四个方面要综合把握。我们经常看重的就是山水风光,旅游者是两个消费过程,第一个消费过程增长阅历,第二个消费过程是体验过程,现在旅游者已经迅速成熟了,越来越有经验,但是很多产品还跟不上去。
(2)大旅游理念
    小旅游就是饭店、旅行社、景区的概念,现在很多地方县域旅游发展大体上还是这个概念。之后提出旅游六要素的概念,就是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现在来看,这只是一个中旅游的概念。所谓大旅游核心是两句话,第一旅游吸引物,第二旅游目的地,所有的东西只要能产生吸引力,就是旅游吸引物,一个县域应该建设成综合的旅游目的地,而不只是一个景区的概念。
(3)创新资源观
    传统资源观里旅游资源包括两大类。一是自然旅游资源,要有名山大川;一是人文旅游资源,要有名胜古迹。实际上,结合国际的旅游发展经验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很多发展不完全是靠这两类资源,所以要专门树立新的资源概念,一是产业旅游资源,二是社会旅游资源,也可以称为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活旅游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对资源的认识应该开阔一些,很自然就产生了新工作要求。淡化景区,淡化开发,是新要求。强化景区自然强化景观,把视觉作为第一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而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要求是全方位的,是综合感受,是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体验。另一方面,一流的观光资源已经全面开发,再强调景区则会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多花钱,办不好事。就全国而言,一流的观光资源基本上八十年代进入市场,包括九寨沟、黄山、故宫、兵马俑等,二流的观光资源九十年代进入市场,现在进入市场的已经不是观光资源,所以需要调整,不能只强调景区。而且,很多景区实际上客观来看也不是景区,应当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专项旅游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比如泰宁古城就不是景区的概念,古城、新城加在一起是一个景城,是一个历史文化体验区,可是景区这一顶帽子大家戴,戴来戴去就把自己戴乱了,使整个工作路径、工作方式都错误了,最终的结果是多花钱办不好事。
(4)后发精品观
    后发优势的要害是少走弯路就能加快速度,当代中国,资源、市场、环境是主要短缺,短缺必然升值。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养项目不如养地,养地不如养文化,养文化不如养环境。很多事情干不如不干,当然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干的。有些地方多年辛辛苦苦,搞了很多破坏性的建设,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涨,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破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业化发展得越迅猛,优良生态环境,山水、湿地、森林等这些东西越升值。
    现在需要研究的是怎么在其它地方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包括在县域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使升值的过程变现,把升值的潜力挖掘出来。总体来说,好多事情干了真是不如不干,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大搞建设,很多项目是白花钱。关键是寻找一个好的路径,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小开发、巧开发、做精品。
(5)综合发展观
    任何一个资源,都要从多个方面来认识,比如山是自然山、历史山、文化山、生态山、物产山、军事山、宗教山,湖也是如此,这种复合型的认识就可以开阔发展思路。这样就形成了综合性利用的概念,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运动、体验,在发展的过程中,空间就扩大了。我们现在只注重自然空间,如果深化下去,就会形成消费者新的生活空间,创造新的精神空间,最终需要培育一种生活型的产品。
(6)新统筹理念
    一方面是村,应当用景观的概念看待农村,不能一扫而光;用综合的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观点发动农民,使农民也成为文化传承者、工艺美术师。另一方面是城市,要用抓旅游的理念抓城市,突出人本化和差异性;用抓饭店的理念抓景区,突出精品化和细致化;用抓生活的理念抓休闲,突出舒适性和体验性。
    对于农村,对于城市,都要有新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来搞去就变成新房子建设,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该是这样,新房子一排一排。比如北京的韩村河,那是全国推的新农村典型模式,外国人看了,感慨难怪说中国是专制国家,看新农村就像兵营一样,房子排列的如此整齐,没有一点个性。
(7)保护与利用
    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质量是旅游之本。因此,旅游工作者要比文化工作者更重视文化的挖掘,要比城建工作者更重视城市特色的营造,要比环境工作者更重视环境的绿化与美化,要比文物工作者更重视文物的保护,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建设势必成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8)开拓与发展
    过去讲旅游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当时旅游还处于边缘化。但现在旅游叫融入大局,旅游在构造大局,旅游也可成为中流砥柱,应该在这样一个认识高度上来重新看待旅游。用旅游激活城市,以激情创造明天,现在对于多数地区来说,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所以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活,就是活力产业,发展下一步变成动力产业,活和动实际上不只是自身,而是对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都有综合推动,这才真正符合旅游的本质。
    跳出旅游说旅游,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项目论项目,陷在旅游这个小圈里,我们自己说这点事是很难说清楚的,跳出来了,反而说清楚了。研究旅游项目是三类,建设性项目、活动性项目、市场性项目,这三类项目同等重要,可是我们一般说项目就是修马路、盖房子,认为花了钱见不着硬碰硬的东西,这钱就叫白花钱,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思路来搞旅游,旅游也很难起来,冤枉钱花了一大把,最后作用发挥不了。进一步需要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传统和现代一定要结合,光说过去如何没用,和现代不能紧密结合,那是文人研究的事情,做旅游必须要研究市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